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邮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未来3年我国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立覆盖产品、评价、管理、安全各类别,以及研发、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各环节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
在我们感慨“网购快递”改变生活的时候,背后的环保压力也与日俱增。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推广快递绿色包装,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旧存在。基于此,我国对未来三年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力争到2022年全面建立严格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即快递绿色包装“国标”,表明快递物流使用绿色包装,将会真正“落地”。
事实上,早在2017年12月,国家邮政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应用比例将提高到50%,主要快递品牌协议客户电子运单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而平均每件快递包装耗材减少10%以上。继而,2018年初,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新修订的《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根据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的目标,对快递包装回收提出新要求。
众所周知,快递垃圾的回收利用以及推进绿色快递,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发力。事实上,一些快递企业已经先行一步。早在2017年“双十一”,各大知名电商纷纷各显神通,推出共享快递盒、循环快递袋,或推出快递纸箱回收服务等。全国有13个城市投入使用共享快递盒,到2018年共计投放20万个。据测算,一个共享快递盒,每循环2000次以上,大约可节约1棵10年树龄的树木。实践表明,推行共享快递盒,除了遏制过度包装、节约树木等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绿色物流的发展,推进了城乡环境保护。
特别是,绿色快递包装箱,替代常用的瓦楞纸箱,将给环境保护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包装垃圾将得到锐减。同时,绿色快递包装箱也将持续升级,除了标准款和方便携带的可折叠款两种型号,采用新型材质,更轻便、环保、耐摔的可循环中转袋(箱)也在试点中。此外,还有电商启用“绿仓”,这些绿色仓库,使用的都是免胶带的快递箱和100%可降解的快递袋。特别是,在6家企业开展可循环中转袋(箱)全面替代一次性塑料编织袋试点,包装用更少的胶带、印刷用更少的油墨、可循环使用的包装盒、运输更多使用新能源车等,一系列办法的尝试,让快递的绿色化进程加速。
可见,快递绿色包装“国标”,引领物流回归环保初心。从长远来看,绿色、环保、智能是大势所趋,伴随着快递、外卖行业的迅猛发展,在环保、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正面临更多的要求。与此同时,原纸价格上涨、舆论压力等,均倒逼物流企业采用更为绿色可循环的物流方式,最终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因此,物流企业及相关服务行业,在这次“绿色革命”中,无论面临多少困难,都应不忘肩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使命。特别是,持续研制发布一批以绿色理念为引领的重要标准,不断完善覆盖设计、材料、生产、使用、评价、回收利用、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物流绿色包装标准体系,以标准助力物流包装回归环保初心。(珠江商报 汪昌莲)
(责任编辑:杨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