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不断增多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城乡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加。
佛山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开始较早,2002年11月4日,佛山市环卫处在玫瑰园等3个小区首次进行为期4个月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07年6月3日,佛山市垃圾分类收集启动仪式在禅城区东方广场举行,显示了政府大力推动分类收集的决心。近年来,伴随着全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佛山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推进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广实施。但总体来说,目前仍处于探索、实践及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中。
垃圾分类是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居民则是生活垃圾的产生者和垃圾分类的主要执行者,居民是否有垃圾分类的自发意识和行为规范,决定着分类方案的实施效果。2018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针对佛山五区居民的调查显示:在对垃圾分类知识了解程度的选择中,74%的人为一般了解,只有12%的人很了解;对于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人们最注重的方面,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的了解程度,45.4%选择一般了解,达到非常了解程度的人数只占17.7%,还有36.9%的人不了解;在获取、了解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内容的途径上,电视、广播作为最普遍的了解途径占比67.1%,而居民从其他途径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的所占比例较少;同时,调查还显示,42.5%的居民认为投放意识不够是垃圾分类收集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因此,作为垃圾分类的行为主体,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及实施方案的认知和了解、实施的便利性及激励机制等都会成为能否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影响因素。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是广泛动员社会参与。采用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推广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例如,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经验;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和科普讲师团,并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堂,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示范样板小区。继续深化示范小区的创建工作,完善定时定点收集试点,鼓励示范小区不断创新管理,探索提高垃圾分类质量的方式方法,使其成为社区学习交流和市民参观的示范基地;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完善垃圾投放收运模式,结合实际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三是推行信息化管理。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智慧环卫系统平台,实行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垃圾换积分”系统,具备居民积分录入、查询、兑换和管理功能,居民按标准分类投放垃圾可累计获得积分,积分通过二维码管理并可兑换成物品或服务,不断增强居民参与的兴趣和意识。
四是建设垃圾分类实景体验展馆。在城区建设集展览、科普、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垃圾分类展览馆和体验馆。在展览馆以科技手段及多媒体方式展示垃圾分类的知识、政策、数据、成效等;互动体验馆则可通过VR实景体验设备,吸引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身临其境体验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的整个过程。
2019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佛山一定能打赢垃圾分类的攻坚战、持久战,为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可持续生态文明家园作出更大贡献。(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宋宪强、陈忻)
(责任编辑:杨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