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养犬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近日出台,该方案明确提出,截至今年年底,针对养犬管理工作,顺德将重点开展全区养犬情况摸排、设置犬只留检场所、公布城市市区范围和烈性犬名录、启动养犬管理备案工作、开展免疫工作、成立联合管理执法专班、开展宣传引导、建立监督考核机制8项工作。
与此同时,为满足辖区犬只的管理需求,顺德每个镇(街道)将至少设置一个犬只留检场所,根据市民的需要,可按片区设置多个犬只留检场所。
有了详细具体的方案并做好落地执行,文明养犬才能真正实现。
养犬是个人权利,但有权利就有义务,这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但近年来随着市民养犬数量迅速增加,无证养犬、吠声扰民、随地便溺等不规范、不文明养犬行为随处可见,也因此引发了一些矛盾甚至治安案件,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的养犬文明习惯尚未养成。如果管理工作能够跟上,养犬人都能够自觉遵守法规和社会公德,也不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矛盾。问题是,城市里目前到底有多少狗,缺乏准确的统计。有关部门的统计仅限于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的狗,而这很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养狗数量不断增加而“黑户狗”又占绝大多数,这种局面最直接的后果是狗免疫接种率下降,狂犬病隐患严重。
养犬这件事情,其实和之前的电动车上牌有点类似,大家都知道要养成文明习惯,也都知道养犬和骑行电动车的价值所在,那么这种时候,由政府出台政策并落地执行,就成了文明习惯养成的必要环节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必然包括养犬文明。面对城市养犬的一些顽疾,既需要个体的顿悟,也需要外界的倒逼。集中整治作为一种倒逼力量,目的是逼出人们的文明养犬意识,形成人们对文明的敬畏,最终外化为文明行为。
这次方案的出台,不仅仅是定下了具体目标,更重要的是厘清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权责。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作为全区养犬管理工作的牵头单位,统筹负责犬只备案、建立犬只管理电子档案、处置流浪犬、组织对犬只植入电子识别标识、依职能查处违法养犬行为、设置和管理犬只留检场所等;顺德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开展犬只免疫检疫工作;顺德区公安局主要负责犬只噪声扰民、伤人等情况的查处等等。有了这样详细的指引,碰上不文明的养犬行为,该找哪个部门出来管理就一清二楚了。
权责清晰之后,硬件设施也没有落后。考虑到要给犬只免疫接种与犬只备案、变更、注销等工作量较多,每个镇(街道)将至少设置一个犬只留检场所,未来将逐步实现在同一或相近场所办理。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为每个人的行为划定界限,最终保障双方权益。在养狗这件事上,养犬人客观上占用了公共空间和资源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尊重不养狗的人不受干扰的权利,履行相应义务。文明养犬,既是作为公民对社会的责任,也是作为养犬人对狗狗的责任。而无论养不养狗,煽动对立情绪都不能解决客观问题,在共赏共议中共建人类宜居、狗狗宜居的城市,是各方共同的心愿。(珠江商报)
(责任编辑:杨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