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主题的2020年顺德区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在顺德工业发展馆举行。活动包括科普教育基地交流学习、农村科普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卫生健康科普联合行动、企业科普讲座、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机关等八大内容。
科学素养决定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关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自2002年《科普法》颁布以来,科普工作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据统计,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以来,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从2005年的1.62%、2010年的3.27%、2015年的6.20%,逐步提高到2018年的8.47%。
尽管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比例在逐年提升,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一个人具备科学素养到底有多重要?在此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指出:“当前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病毒本身,而是恐惧、谣言”。可见,非理性态度是另一种意义的“疫情”。唯有推广健康科普,才能用理性击败恐惧、击退谣言。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近期,顺德发生多起市民在网络上被骗的案例,类似“杀猪盘”的诈骗手法屡屡得逞,凸显了常识匮乏,科学素养缺失所带来后果。
因此,市民应主动接受科普教育,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并且,科普不仅限于青少年,对成年人也一样重要。
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从小接受科学熏陶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大有益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点亮他们的科学梦想。在科普进校园这块,顺德每年都有很多活动,学校和家长也都非常重视。
实际上,全民科普的短板恰恰在成人。一些人认为,成年人不那么需要科普了,知不知道最新的科学成果,似乎对日常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成年人的世界谣言从未停止。比如从微信朋友圈上疯转的避孕药催肥黄鳝,到柿子加酸奶致死,再到吃麻辣烫感染H799病毒……迷信的成人一大把,闹出了很多笑话,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所以,成年人也亟需科普教育。“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0%。对于成人科普这块,应该加大力度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全民科普更加便利。微信公众号、移动直播软件、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都为人们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每个市民都应珍惜开启心智、提升素质的机会,乐享科学带来的福祉。(珠江商报)
(责任编辑:杨炜敏)